在上半年国内消费的强劲复苏下,中国本土美妆势力珀莱雅也实现了狂奔。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588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为2071亿元,同比增长8.6%。今年上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了2000亿元大关,为历史最高水平。
8月2日,珀莱雅(603605.SH)发布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约35.45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亿元,同比增长约65%。
(相关资料图)
珀莱雅在第二季度增长势头强劲,营收达19.24亿元,同比增长40%;归母净利润超2.82亿元,同比增长达约104%。
方正证券分析师刘章明认为,大促驱动了珀莱雅第二季度的全渠道高增长,且公司大单品地位稳固,仍处于快速放量期,产品的持续上新迭代,也将接力增长动能。另一方面,彩棠等第二梯队美妆、个护品牌也保持较高增长。其预计珀莱雅全年有望延续增长趋势,2023年净利润或达11亿元。国泰君安研报显示,618期间,珀莱雅旗下头部大单品早C晚A套组、双抗精华、红宝石精华、源力精华、红宝石面霜、双抗面膜分别增长43%、39%、21%、56%、333%、317%。
今年7月,瑞银等多家券商机构给予珀莱雅“买入”“增持”“强烈推荐”等评级。截至8月3日下午13时15分,珀莱雅股价当日上涨2.54%至113.54元/股,总市值450.63亿元。
受益于电商直播、国潮崛起的消费环境,珀莱雅的业绩走势强劲已持续数年。2017年-2022年,珀莱雅营业收入从17.83亿元增至63.85亿元;净利润从2.01亿元增至8.17亿元。消费环境受疫情影响严重的2022年,该公司净利润增速依旧高达41.88%,居国内美妆行业头部梯队。
其股价也一路水涨船高,2017年上市初期,珀莱雅股价约为17元/股,今年2月,该公司股价创下历史新高,一度达到138.83元/股。不过,目前珀莱雅的股价回落至110元/股左右。日化行业资深评论员清扬君对时代财经表示,“2月份以来,上证指数和美容护理行业板块也出现了高位回落,珀莱雅股价短期回调属于正常现象。”
不过,珀莱雅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仍有隐忧,其中就包括过于依赖线上的销售模式。资料显示,公司销售渠道以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并行。线上渠道分销包括淘宝、京东、唯品会等平台;线下渠道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运营,包括化妆品专营店、百货等。
近年来,珀莱雅的线下渠道正在萎缩。2022年年报显示,珀莱雅主营业务线上销售营收达57.8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超过90%;而通过线下销售营收仅约5.74亿元,同比上年减少了17.62%。可以对比的是,2019年珀莱雅线下渠道营收达14.62亿元。分地区来看,除电商、中国香港及境外、华东区和华北区外,其他各区营收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华南区营收降幅高达41.91%。
疫情政策调整以来,线下消费回归。今年上半年,欧莱雅等多个国际美妆巨头曾表示发力线下渠道,并特别关注中国的下沉市场。有观点认为,珀莱雅的线下渠道缺失对其进一步提升品牌竞争力不利,影响其业绩持续高增长。
在5月的投资者交流会议中,珀莱雅方面亦表示,2023年是“线下重启元年”。时代财经就珀莱雅未来线下渠道布局、计划等问题,发送邮件至珀莱雅公司,截至发稿未收到公司回应。
另一方面,多位美妆及电商行业人士透露,对于美妆品牌来说,线上流量成本较往年更高,主打线上的品牌在营销推广上将面临更大成本压力。
数据显示,2018-2022年,珀莱雅的销售费用率由37.52%涨至43.63%,呈逐年上升态势。2022年财报中,珀莱雅公司也提及彩棠、OR等新品牌孵化和部分品牌重塑让宣传推广费用投入大幅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珀莱雅业绩狂飙的同时,作为公司经营转型的重要“指挥官”,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方玉友却频繁减持套利。2022年9月以来,方玉友通过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减持超829万股,减持总金额达13.38亿元。
今年4月,珀莱雅再次发布减持计划,珀莱雅控股股东侯军呈,董事兼总经理方玉友,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兼财务负责人王莉等4名股东发布减持计划。其中侯军呈与方玉友计划减持不超过425万股,减持比例均不超过1.5%。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