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时间:2025-03-12 16:08:01来源:人民日报

“以前没想过,咱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玉米棒这么受欢迎,都卖到国外了。”这是吉林省农嫂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友刚的感慨。

“让好米变名米,让名米卖好价。”这是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光东村返乡创业青年金君的追求。

“向土地要粮是有限的,向科技要粮是无限的。”这是吉林镇赉县大屯镇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任志国的体会。

这些心声的背后,是粮食生产领域提升品质、创建品牌、依托科技的三则故事,也是吉林省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缩影。

2017年,财政部与原国家粮食局共同启动优质粮食工程;2021年,《关于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印发,提出“十四五”时期重点开展粮食绿色仓储、品种品质品牌、质量追溯、机械装备、应急保障能力、节约减损健康消费“六大提升行动”,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吉林和全国各地一道,努力实现粮食丰产,推动优质粮食走进千家万户,让“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选好种 种好粮

玉米畅销海内外

农嫂食品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穗穗玉米经过脱皮、清洗、灭菌、蒸煮、装箱等流程,成为等待销往市场的产品。

公司成立于2012年,专注玉米生产。创立初期,规模小、没名气,玉米根本卖不上价。

“种子是粮食的‘芯片’,也是我们发力的重点。”刘友刚说,为提升玉米品质,公司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展“吉林鲜食玉米优质品种试种推广”项目建设,新品种“吉农糯9”实现规模化生产。此外,统一化种植、科技化管理、精细化加工,也让玉米口感更好、产量更高。

好品质带来好口碑。“以前种植面积只有二三十公顷,每年最多能卖100万穗玉米。现在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合作社、农户共同致富,种植面积达到2000公顷,每年卖七八千万穗玉米。”刘友刚说。

农嫂食品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研、种、产、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食品加工企业,年生产加工能力8万吨,年总产值2.5亿元。公司研发了鲜食果穗、真空果穗、速冻玉米粒、甜玉米汁、玉米面等30多类产品,解锁鲜食玉米的更多吃法。公司还不断开拓销售渠道,产品远销22个国家和地区。

目前,吉林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近238万亩,产量达24亿穗。吉林省连续多年在公主岭市建设吉林省中高端鲜食玉米品种试验示范基地,优选省内外近600个品种错峰种植,优化品种结构,筑牢发展根基。鲜食玉米团体标准、鲜食玉米全产业链标准相继出台,助力产业健康发展。

提品质 创品牌

大米有了身份证

光东村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世界黄金水稻带,“吗西达”品牌大米就从这里走出。“吗西达”在朝鲜族语中的意思是“好吃、美味”。这个美味大米的故事,要从多年前说起。

出国留学后选择回到家乡的光东村青年金君,在村里办起有机大米农场,成立了大米加工公司,尝试带领乡亲们走出一家一户的小规模耕种方式。“以前,大米基本是在本地销售,好大米卖不上好价钱。”金君说,经过思索,他们找到了突破方向——创立品牌。

品牌和品质密不可分。金君请来农技专家,改良水稻品种,米粒变得更精、更细、更香。他还申请了100万元贷款,扩建厂房、购买先进的水稻加工设备、扩大种植规模。

科技的助力不容小觑。“现在,我们用无人机施肥,精准又高效,还用上了物联网监控系统,土壤温度、湿度等数据都会实时展示在农场中控室的大屏幕上。田里有啥问题,都逃不过科技的‘火眼金睛’。”金君介绍,目前自己的家庭农场经营着300多公顷水田,统一选种、统一育苗、统一插秧、统一管理、统一收割,为本村以及周边村的许多农户提供了增收机会。

“以前每斤大米卖3元,现在村里共有7种大米出售,便宜的每斤卖6元,贵的每斤卖二三十元。农闲时节,大家还能到农场打零工。收入高了,越干越起劲!”光东村党支部书记金宪说,近几年来,农旅融合给村里带来了活力,不少游客都会特意买些村里产的大米。村里还和省农科院合作种植多个品种的水稻,力争让粮食更优质、卖出好价钱,也让大家吃上更美味的放心粮。

2024年,吉林省按照“突出品质,层级分明”的原则,开展吉林大米分级分类,遴选出首批100款吉林大米名录产品,授权使用“吉林大米身份证”。现在,吉林省水稻种植面积近1300万亩,年产量达136.4亿斤。

靠科技 促增收

盐碱地上稻花香

在吉林省西部,有片约百万公顷的盐碱带,镇赉县就坐落于此。这片曾经“种啥啥不长”的土地,现在成了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县。优质稻米靠什么种出来?靠科技。

30多年间,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老中青三代科技人员,坚持在镇赉县嘎什根乡进行盐碱地水稻种植技术攻关研究、试验和推广,让水稻在这片盐碱地上扎根。

“我们日子好了,离不开一代代省农科院专家的付出。这些年,我们的大米越种越好,要感谢马博士。”任志国说。

马博士名叫马巍,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马巍来到嘎什根乡,推动盐碱地改造以及耐盐碱水稻品种筛选工作。

“第一代科学家解决从无到有的问题,第二代科学家解决从低产到高产的问题。”马巍说,他们这一代科学家则聚焦“优质优价”,在保证水稻产量、提高水稻质量的同时,帮助农民节本增效,让农民在“以稻致富”这条路上走得更加踏实。

近年来,镇赉县逐步推进有机水稻生产,不断提升产业绿色化水平。“我们利用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实现了一田双收、一水两用。”任志国说,在省农科院的指导下,合作社还承担了优质水稻新品种种子繁育工作,每年为合作社增加近100万元的额外收益。

“我们从品种和技术两方面入手,对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科技帮扶。”马巍说,他们将选育的优质水稻品种提供给合作社试种,筛选出适宜当地大面积种植的优质水稻新品种,帮助合作社实现水稻品种更新换代。目前,应用新技术的水稻田平均每公顷产量提高10%以上,稻米品质也大幅提升。

(人民网 王海跃参与采写)

标签:

最新
  • 助力“中国粮食,中国饭碗”成色更足

    以前没想过,咱黑土地里长出来的玉米棒这么受欢迎,都卖到国外了。

  • 金建铁路全线隧道贯通 浙中城市群建设加快

    中新网杭州3月4日电(奚金燕 徐可 杨云)3月4日,在浙江金建铁路现

  • 严格规范汽车动力电池回收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审议通过《健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

  • 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 120 周年座谈会在确山举行

    2月13日,纪念杨靖宇将军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确山红色记忆馆举行。全市

  • 四川省启动“双向揭榜挂帅”破题科技成果转化

    中新网成都2月8日电(王利文)四川省双向揭榜挂帅2025年首批榜单发布

  • 甲骨文中的“蛇”字怎么写?演化成了哪些字?

    甲骨文中的蛇字怎么写?演化成了哪些字?蛇年说蛇→告别甲辰龙

  • 多地发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

    来源标题:多地发力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2024年,多项消费品以旧换新

  • ​筑牢冬季消防安全墙 畅享平安好时光——西平县柏苑王店小学开展冬季消防安全主题班会

    安全重于泰山,防患胜于救灾。随着冬季的来临,火灾事故进入了高发期,

  • 合作共赢:天目湖储能研究院与国创中心引领储能行业发展

    12月3日,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国家地方共建新型储能

  • 教授梨农千里结缘 多方联合攻关护航梨产业发展

    秋月梨的木栓病,一度成为河北邢台的梨农贾宗锴的心头病。这个新引

  •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推动水泥产业高质量发展

    去年以来,省市场监管局大胆探索,引导全省水泥企业建立健全质量安

  • 老年人需要的“情绪价值”:短剧能给 而社会更该给

    最近中老年迷上霸总微短剧的新闻频上热搜,网友甚至调侃:小时候是

  • 第七届进博会明天开幕 “尖货”“新品”先睹为快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目前各项工

  • 新增“免陪照护服务” 国家医保局出台护理类立项指南

    记者今天(26日)从国家医保局了解到,为促进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回

  • 邓州市张村镇:开展“三清三拆”专项整治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10月初,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建设好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不断优化营

  • 在结构性牛市中换股需注意哪些要点?结构性牛市的影响因素是什么?_最新

    在结构性牛市中换股需注意哪些要点?1、做到有的放矢结构性牛市中换

  • 旅游
    • 今日讯!让山林更绿生活更美

    • 天天快报!汇金公司增持四大行股份 拟未来6个月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

    • 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持续增强 专家预计三季度GDP同比增速在4%以上

    • 基金密集恢复大额申购 公募逆势布局中长期行情 今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