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精河县红星街道东城社区“法治诊所”,居民玛某挂了一个免费的“专家号”。
“你好,我要找鲁芳利庭长。”
(资料图)
“我就是,您有什么事?”
当天的“坐诊专家”是精河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庭长鲁芳利。“法治诊所”墙上贴着鲁芳利等9名来自精河县委政法委及公检法司单位的“专家”信息,来“问诊”的居民可根据自己的需求,向相应的“专家”求助。
见到鲁芳利,玛某说出了自己的“病情”:她和丈夫艾某结婚多年,育有两个女儿,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可最近夫妻二人经常因琐事产生矛盾,玛某产生了离婚的念头。
“说起来都是小事,比如他进门不换衣服、经常酒后闹事等,可我实在是忍不了。”玛某说。
了解情况后,鲁芳利联合社区网格员,将艾某约到“法治诊所”。
艾某一进屋,就阴沉着脸对玛某说:“你咋啥都给别人说,家里的事说出去丢不丢人?”
针对双方无法沟通的现状,鲁芳利决定采取“背对背疗法”。
单独和艾某聊天时,鲁芳利结合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说明夫妻应共同履行的法律义务,又从两人的日常生活出发,道出玛某在家庭中的付出。
听完鲁芳利的话,艾某一脸羞愧地说:“其实我根本不想离婚,可我嘴笨,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说。”
艾某请鲁芳利帮忙劝说玛某,表示愿意为妻子做出改变。
艾某表明心意后,鲁芳利又给玛某做工作,告诉她家庭关系建立和维系的不易,离婚更应慎重,并转达了艾某改变的决心。很快,鲁芳利的“对症下药”让两人重归于好,艾某写下保证书,承诺改正自身缺点,好好经营家庭。
东城社区成立于2019年8月。今年3月,针对居民法治意识淡薄、矛盾纠纷难调解等问题,该社区成立了“法治诊所”,积极探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路径,为居民普及法律知识,解决法律难题。
网格员古丽孜帕·依沙是东城社区“法治诊所”的人民调解员。7月初,在古丽孜帕的调解下,居民伊某和阿某了结了旧怨。
伊某和阿某是邻居。阿某经常从窗户扔垃圾,其中部分垃圾挂在绿化带的树上,影响小区环境卫生。伊某多次劝阻阿某,阿某却嫌其多管闲事,两人大吵一架,从此形同陌路。
了解情况后,古丽孜帕结合东城社区居民公约中爱护公共环境的相关内容耐心劝导阿某并告知她,高空抛物不仅不文明,更是违法行为,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
最终,阿某认识到错误,向伊某赔礼道歉,并承诺不再乱扔垃圾,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
东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温都苏表示,除了9个“专家号”,“法治诊所”还整合发挥乡贤、教师、退休干部等社会力量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矛盾纠纷调解,协助有需要的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
“法治诊所”成员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走访“巡诊”排查各种矛盾隐患,日常“坐诊”现场调处矛盾纠纷、解答法律咨询,集体“会诊”对社区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研究,确定解决方案。同时,“法治诊所”建立“病历”,完整存档,实现有迹可循。据红星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炎召介绍,今后,该街道将大力推广“法治诊所”模式,聚焦法律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调处、一体式化解。
标签: